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
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导
在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于2018年6月22至23日召开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,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“习近平外交思想”的指导地位。“习近平外交思想”是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“习近平外交思想”博大精深、其要有三,必将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得道多助、行稳致远。
首先,深度提炼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,首次提出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”,包括“十个坚持”(十个“以…为…”):
一是坚持“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”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旨在凸显“党管外交”的政治规矩。习总书记为此进一步强调,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,必须坚持“外交大权在党中央”,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;
二是坚持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”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,旨在凸显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即助力民族复兴;
三是坚持“以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”推动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旨在凸显中国外交“兼善天下”的崇高境界;
四是坚持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”增强战略自信,旨在凸显中国外交的“内在自信”与“主义自信”;
五是坚持“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”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旨在凸显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地位及其共同事业属性;
六是坚持“以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赢为基础”走和平发展道路,旨在凸显中国崛起的和平属性;
七是坚持“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”打造全球伙伴关系,旨在全面而有重点地构筑“朋友圈”;
八是坚持“以公平正义为理念”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,旨在凸显中国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完善全球治理;
九是坚持“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”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旨在凸显中国外交的国家利益依归;
十是坚持“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”塑造中国外交“独特风范”,旨在凸显中国外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新中国外交的传承,和对人类文明成果及国际惯例的兼收并蓄,彰显自身“义利兼顾、德力俱足、刚柔并济”的“务实王道”底色。
其次,辩证研判当今“历史交汇期”天下大势,强调主动运筹、趋利避害,包括“四个既和又”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(2022年)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“历史交汇期”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。强调要深入分析“世界转型过渡期”(国际秩序重塑与新陈代谢)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,准确把握“历史交汇期”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,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,为此提出“四个既和又”:
一是既要把握“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”的大势,又要重视“大国关系深入调整”的态势。多极化令“唯一超级大国”难以为所欲为,与此同时中国加速崛起“树大招风”、存在被“前后夹击”的风险,需要捕捉大国关系的新变化;
二是既要把握“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”的大势,又要重视“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”的动向。全球化虽难逆转,但西方发达国家民粹主义泛滥、保护主义抬头,“反全球化”逆流涌动,国际经济竞争加剧;
三是既要把握“国际环境总体稳定”的大势,又要重视“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”的局面。多极化与全球治理令世界总体稳定,但特朗普总统唯利是图、唯我独尊的“美国优先”令天下不安,非传统安全威胁亦防不胜防;
四是既要把握“各种文明交流互鉴”的大势,又要重视“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”的现实。文化多样化与文明对话方兴未艾,但西方大国“傲慢与偏见”依旧,“文明冲突”与价值观对立仍有市场,“发展模式之争”尤为激烈。
第三,统筹内外两个大局,围绕未来5年党和国家工作重要时间节点优化外交布局,更加强调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,包括“六个布局”: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“重要节点”,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。未来5年“第一个百年”奋斗目标要实现(2020年),“第二个百年”奋斗目标要开篇,其中有一系列“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”(2018改革开放四十周年、2019建国七十周年、2021建党百年、2022年冬奥会等),对外工作要以此为“坐标”,通盘考虑,梯次推进,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,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,发挥综合积365bet体育投注吧极效应,包括“六个布局”: